湖南空管分局为地方机场腾飞保驾护航
通过对2016年整体回顾可以看到,光伏领域通过竞价确实实现了比较大的改变、比较大的发展,这是一个主线。
其中出口19.9亿元,同比增长24.1%;进口5.5亿元,同比增长14.5%。2016年,上饶市对外贸易结构得到持续优化,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,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18.1%,占全市外贸总值的75.8%,比2015年提升7.8个百分点;贸易方式更趋合理,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1.6%,占全市外贸总值的98.9%,比2015年提升5.1个百分点;国际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,对巴西、马来西亚、阿联酋等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8.7倍、19.9%和90.6%;特色产业不断实现新发展,以晶科能源为龙头的光伏企业,出口太阳能电池片总量居全省第一;以婺源为代表的茶叶出口占全省份额的50.7%,成为上饶市出口新老产业结合的代表;两光一车产品出口小幅增长,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20.6亿元,同比增长2.9%,其中太阳能级多晶硅进口4.7亿元,同比增长55.3%。
仅12月份当月,全市进出口总值25.4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1.9%因此,开发一类低成本、稳定的具有强电子抽取能力的电荷传输层至关重要。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,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从初始的3.8%迅速提高到22.1%,已接近或超过传统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(如铜铟镓硒或碲化镉等),进一步发展,可与硅及砷化镓等单晶太阳能电池媲美。此外,借助钙钛矿层退火形成过程中稍过量加热生成少量PbI2钝化钙钛矿晶界的作用,减少复合过程,获得了光电转换效率高达19.90.6%的平面异质结钙钛矿电池,并得到了美国光伏论证机构Newport的权威认证。鉴于钙钛矿自身优异的电荷传输能力,可完全不需要借助高温烧结TiO2介孔层来辅助电子传输,制备简单平面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。
电滞现象一直困扰平面钙钛矿电池研究,导致该现象可能的原因包括:钙钛矿层中离子移动、钙钛矿/电子传输层TiO2界面缺陷或能级排布差异等形成的势垒,以及TiO2低的电子迁移率等阻碍了电子从钙钛矿到电子传输层的有效输运。该工作得到了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北京市科委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经费支持。即使全部满产,12月~3月底单晶硅、多晶硅组件的产量大约在5GW、18GW。
下图就是美国NREL实验室做的一个组件功率衰减的统计。综上所述,在质量可靠的前提下,单晶、多晶组件并没有本质的差异。领跑者,追求的是技术水平高,要用高效单晶;普通项目、光伏扶贫,我们要追求更高的性价比,或者度电成本(LCOE)更低。L0=WHL0:初始理论发电量W:项目装机容量,与采用单晶或者多晶无关H:峰值小时数,与项目场址、采用安装方式相关,与采用单晶或者多晶无关:与当地的气候条件、项目的设计水平、施工和运维质量、全部设备质量相关,并无证据证明单晶的质量优于多晶。
如果单晶采用高效组件,如290Wp,则相对于265Wp的多晶组件,辅材成本可以降低约9%,即0.2~0.25元/W之间。他建议业主买一线企业的多晶,但该企业高管坚持用单晶,最终毫不犹豫采购了一个不知名小企业单晶产品。
二、单晶将靠技术优势逆袭?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《政策造就单晶市场》,对现有的一些数据进行了分析,认为:由于2016年的领跑者基地、各省的竞争性配置办法等评分标准中,都把组件的转换效率当作重要的评分标准。即便如此,受产能限制,单晶组件有价无市。所谓单晶会降低BOS成本,是因为目前单晶的主流功率为280Wp(转换效率为17.1%),而多晶的主流功率为265W(转换效率为16.2%)。项目LCOE越低,项目的收益越好。
然而,无论如何,高性价比无疑是投资者决策最重要的因素。在目前高效单晶价格遥遥领先的情况下,单晶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随着630并网压力的增加,目前普通单晶组件3.4元/W以内已经很难拿到,而高效组件已经到3.6元/W以上。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十分有限的国家,对高效组件的需求应该超过其他国家。
2)如果国外市场也呈现单晶硅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的情况,那说明在世界范围内单晶凭借其技术先进性重新占领市场;反之,如果仅是中国市场单晶异军突起,国外市场单晶份额还在下降,那单晶市场份额提升应该主要是受国内政策推动的局部现象。四、单晶虽好,但还要看性价比如前文所述,领跑者、普通项目、光伏扶贫的目的不同,最适合的组件类型也是不一样的。
据初步统计,国内单晶组件产能约15GW、多晶硅组件产能约55GW。由于不同电站建设条件的差异性,辅材(电缆、支架、基础、土地)成本大约在2~2.8元/W之间。
图3:组件年衰减率情况统计上图中,组件衰减的中位数为0.5%/年,即一半的组件年衰减效率在0.5%/年以内,但也不排除有劣质组件,衰减效率达到3.8%/年。下图是世界范围内近10年(2006~2015年)的市场份额统计。一、单晶组件太火了单晶现在有多火?从我一天之中经历的两个小故事就可见一斑。图2:2006~2015年不同类型组件市场份额情况这也从侧面印证,国内对高效单晶硅的追捧,一方面来源于单晶技术水平的提升、成本下降,但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国内政策的推动。275W的单晶和275W的多晶转换效率确实是一样的,理论发电量也是一样的。同时,考虑到很多一线企业的出口量都很大。
630并网项目预计都应在2017年1季度完成采购。首先,来看初始理论发电量。
在实际使用中,还是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,选择最适合的组件类型。因此,在国内政策的推动下,如果不受产能限制,国内2017年上半年的单晶硅组件有可能达到50%的市场份额。
光伏們曾报道了最近的一次大型组件招标的开标情况,即《中国电建、葛洲坝2017年组件集采投标价格》。大约有30多人选择了单晶的效率更高,发电量更大;2个人选择多晶效率高;仅有4人选择了两个一样高,理论发电量相同。
其次,再来看投资水平。这就造成单晶一片难求,价格也一路看涨因此,项目的初始理论发电量与采用组件采用单晶、多晶无必然联系。以单晶280Wp、多晶265Wp为例进行对比:相同规模时(如20MWp),两者电缆、支架、基础、土地(以下简称辅材)成本有差异。
有朋友曾对此提出疑议,他认为:单晶组件的市场份额提高,并非是政策因素,而是单晶的技术先进性。二、单晶将靠技术优势逆袭?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《政策造就单晶市场》,对现有的一些数据进行了分析,认为:由于2016年的领跑者基地、各省的竞争性配置办法等评分标准中,都把组件的转换效率当作重要的评分标准。
所谓单晶会降低BOS成本,是因为目前单晶的主流功率为280Wp(转换效率为17.1%),而多晶的主流功率为265W(转换效率为16.2%)。数据来源:JapanPhotovoltaicEnergyAssociation图1:2012~2016年单晶市场份额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出,近5年来,以季度为时间段进行统计,单晶的市场份额整体呈下降的趋势。
如果单晶采用高效组件,如290Wp,则相对于265Wp的多晶组件,辅材成本可以降低约9%,即0.2~0.25元/W之间。表1:中国电建最近一次大型集采开标价格上表可以看出,以标红的一线厂家的报价为参考,290W的高效组件比多晶高0.15~0.4元/W,大部分价差都在0.3元/W及以上。
因此,在国内政策的推动下,如果不受产能限制,国内2017年上半年的单晶硅组件有可能达到50%的市场份额。项目LCOE越低,项目的收益越好。因此,就辅材成本而言,多晶辅材约比单晶辅材贵0.1~0.15元/W之间。据初步统计,国内单晶组件产能约15GW、多晶硅组件产能约55GW。
综上所述,在质量可靠的前提下,单晶、多晶组件并没有本质的差异。下表摘取了中国电建开标中,一线企业的报价(葛洲坝开标价格偏高,暂不采用)。
当采用相同转换效率的单、多晶组件时(比如都是270Wp),BOS成本并不会有差别。630并网项目预计都应在2017年1季度完成采购。
领跑者基地的实施,确实让单晶火了!国家能源局把光伏项目划分为领跑者、普通项目、光伏扶贫不同类型,每种类型的目的、使命是不一样的。组件对25年发电量的影响,更多的取决于企业的封装技术、工艺水平,单晶、多晶造成的差异着实可以忽略不计。
#相关推荐
-
评论列表 (0条)